《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》:为何老人家格外抗拒改变?
多数人都以自己的独立精神与自主生活为傲,老人家也是一样。他们可能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与子女不同,就像你有时也不赞成小孩或朋友的意见。你有自己的做事方式,不希望别人来告诉你该怎幺做。
Tip:先评估父母所涉风险程度,若属高风险,你要介入;若不是,就放手。你若无法自行评估,就请专家协助。有时候,老人家拒绝听任子女安排,不啻是种健康自主的表现。也许子女总是太过坚持,一味地认定父母听他们的话才会比较好。
想搞懂这点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像自己是个老人,也许八十几岁,或者更老;可能失去了不少东西,包括眼力、听力、活力、行动力,却仍尽最大可能适应这一切。当然啦,比较迟缓是在所难免的。当孩子暗示你「这样」不妥,他们才知道怎样最好,想必你大概也要不高兴了。接受人生所流逝的东西,难道还不够令人心烦吗?还得忍受这些「万事通」子女吗?不过再想想,或许你也同意,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健康着想,是该做些改变了,于是尽力做出调适。
再假设你是之前那位桃乐丝的母亲。这辈子你努力对抗忧郁,自有一套坚固的防御机制,拒绝任何可能危及这个机制的改变。现在年纪大了,健康变差了,孩子来劝你,生活方式得做个大调整。光是这个念头就让人焦虑不已,你当然会百般抗拒。
健康的老化,需要调适性的自我认知——我虽然无法做这个那个了,但我还是可以找到别种东西。这不是所有人都办得到的事。那些难相处的人更难承受岁月带来的流逝,他们对老年的抗拒超乎常情,因为老化对他们的自我平衡造成了重大威胁。所以,桃乐丝的母亲无法适应眼前的改变,她的僵固让她无法理性并作出判断。要她看清生活无法自理的事实,就等于要她承认自己已彻底失败。
面对什幺都不满意的父母,先别急着动怒如果你父母的状况与上述几则例子雷同,你就会知道,负面行为几乎从不单独存在——泼冷水的种种行为,往往会合併发生。假如你的母亲很负面,反对你所提的每项建议,她大概就会因为你做这些建议而骂你,对你满腹怀疑并充满敌意。这些行为就是如此交缠,彼此应运而生。
一个嫌东嫌西的父母让人很难招架,你会本能地想自卫或反击,这幺一来,父母的攻击力道加强,你也不假辞色地还击,于是开启了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事,彼此只有更加气恼与受伤。
别对父母以牙还牙,那没有效果。改採非抵御、非批判策略来回应。下次当妈妈骂你,深呼吸,让那些刻薄的语句从你背后滑落。可是,一辈子已经习惯那样反应,改得了吗?你可以的。只要你了解妈妈其实身不由己,那些行为反映的是她严重缺乏自信,而为了驱走这种自卑,她让自己相信周遭人的缺点更多,所以她陷在一种唯我独尊的意识形态中,总是贬低旁人,尤其是最亲近的人。
这就是她面对世界的态度。你若开始抵御,会马上加深她的自卑;反之,你若默默承受,她获得了自信,就会放你一马。
Tip:难相处的父母格外抗拒改变,因为那会摧毁他们终生的自我防卫。不妨先做好最坏的打算,设想每次碰面,父母就会对你出言不逊。根据经验假设一个情境,然后揣摩你将如何回应。举个例子,想像你去探望母亲,她一见到你就说:「你这条领带和西装完全不配,你是色盲还是怎样?」以往,你大概会马上反击说:「我不知道你在说什幺,我觉得这条领带很适合。」现在,你可以这样讲:「妈,也许你说得对,回家后我该把卧室灯光调亮一点。」
另一招是转移焦点。例如我们有位客户某次去探望她母亲,碰到这样的欢迎词:「亲爱的,你这双鞋子在哪里买的?真丑啊!」
这位客户没像往常那样觉得被人身攻击而启动防御模式。她早已做好準备,于是四两拨千斤地说:「噢,我也不记得了,妈。我倒是很喜欢你脚上这双鞋呢,你在哪儿买的?」
她母亲这样回答:「你喜欢吗?记不记得有一次,你爸爸带我去海边度假?我在那儿一间很可爱的小店看到⋯⋯」
如此一来,这位客户把谈话焦点从自己转移到母亲,而且是转到一个让她发光发亮的地方。设想各种可能被父母批评的情境,一一準备好良善的答覆。有时也可以找人演练一下。
被父母批评的感受儘管很糟糕,但还有更糟的:父母很需要某人的帮助,却总以批评浇对方一头冷水。下个例子就是如此。客户贝丝告诉我们,她婆婆莫莉怎样批评她的看护伊莲。
贝丝无法想像,伊莲怎幺受得了这种欺人太甚的僱主。莫莉有糖尿病,儿子发现她会忘记吃饭,便僱请伊莲来帮忙打理家务、採买和煮饭。贝丝的先生说,从他有记忆以来,妈妈就是这个样子,后果也不难想像:她没有朋友,家人对她也都敬而远之。现在问题更大,若留不住看护,她的健康会出问题。一辈子毒舌的毛病,有办法解决吗?
我们告诉贝丝,他们夫妻可以採取几种应对方式,而最重要的莫过于先了解到,莫莉不像一般人有自我审视的内在控制,她一感到压力,便马上口不择言。这类型的人自我形象低落,欠缺判断能力,自我控制很差,完全不知如何面对老化;随便一个普通毛病,如短期记忆丧失,他们都视为天大的缺点。由于他们无法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陷,因而必须把矛头指向他人。
Tip:要明白父母批判和挑剔的性格已经根深柢固,身为子女,不妨卸下武装,以理解的态度与他们相处。像莫莉这样超爱批评的人,甚至不晓得自己有此毛病——她欠缺理解此事的情感能力,也无法理解看护对那些言词会作何感受。所以,别帮看护讲话,那只会火上加油,让她说得更毒。试着告诉她,批评看护是不智之举,会惹得看护与她对立;相反地,若善待人家,人家会加倍对她好,这才是聪明之道。
除了在婆婆身上下功夫,也别忘了帮看护打气。把她拉到一边,解释婆婆根本身不由己,这是她一辈子的毛病,她是自己最大的敌人。时时讚美,感谢看护的耐性与付出。一旦伊莲了解这位老妇人无法自我控制,她的内心十分痛苦,就不会把那些难听话放在心上,反而能给予同情。
面对处处疑心的父母,先别急着说理我们已经看到,老年人的负面与苛薄常随着老化而加深。疑心病也是。这问题同样出现在泼冷水行为的清单中。不难想见,一个原本多疑的人,晚年会变本加厉;若又碰上老年常见的失忆,甚至会变得偏执妄想。
下面是一位女儿口中的母亲。
女儿那自以为是的口吻,让这位母亲不禁武装起来。有这种性格的人,一旦碰到别人暗示他们的记忆有问题,就吓坏了。他们把这解释为人家暗示他们的心智有问题,疯了。
不难想见,情况愈演愈烈,这位母亲显然不信任帮佣明蒂,一口就认定她偷了戒指。人一旦偏执起来,是不可能跟她讲理的。当女儿试着指出事实,只会升高彼此的对立。
Tip:父母若有疑心病,是劝不好的,但你可以支撑他们的情绪,不管是害怕、焦躁或难过。下面是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。在此,女儿认可母亲的感受,而非攻击她的信念。
在这段对话中,女儿没有反驳母亲对明蒂的指控,而是同理母亲气恼的反应。记住,当父母有了偏执的想法,怎幺讲都没用,你该做的是表达同情,比方这样:「要是我,也会很生气。」或「天哪,太可怕了!」
你也许会担心,这样会不会加深父母的偏执念头。实际上并不会。你的父母正感到恐慌,需要你的情感支持,这类话语会产生镇定抚慰的效果,所以不要低估其重要性。
看看女儿是如何追问细节的。把焦点放在事实面,要比徒劳的理论有建设性,也比较不具威胁。
当然,父母的猜忌可能严重到影响生活能力,如果是这样,就要去看有治疗老年人经验的精神科医师,医师可能会开药,尤其若有幻想或幻觉出现。
相关书摘 ▶《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》:我妈是旅游仲介,专门安排罪恶感之旅
书籍介绍本文摘录自《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:如何陪伴他们走过晚年,而不再彼此伤害?》,橡实文化出版
*透过以上连结购书,《关键评论网》由此所得将全数捐赠儿福联盟。
作者:葛瑞丝・雷堡(Grace Lebow)、芭芭拉・肯恩(Barbara Kane)
译者:刘慧玉
听听这些父母说的话,你是否觉得熟悉?
「你有空做这做那,为什幺就是没空关心我?」「忙到没时间接电话,我要你这种女儿干嘛?」「我为你付出一切,最后换得了什幺?」听听这些子女的心声,你是否心有同感?
「每次只要电话一响,我超怕又是我妈,指责我又做错了什幺事。」「每次想出国度假时,我妈就会『刚好』生病。」「我妈成天跑医院、换医生,不料却是愈看愈糟。」你的父母可能一直以来都难相处,到了老年变本加厉;也可能因为疾病或丧偶,到了老年才变得难相处、难沟通。不论如何,成年子女都必须理解到:父母老后只会格外抗拒改变,因为那会摧毁他们终生的自我防卫机制。
根据美国高龄照护组织「暮光服务网」的统计,前来寻求专业照护谘商的成年子女当中,为难相处父母感到焦虑的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。子女的压力来源,不只是照顾父母所需的体力负荷,还有面对父母一再非理性行为的心力交瘁。许多子女,即便很早就离家独立生活,与父母保持距离,但是当父母年老体衰,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头面对这段关係。
本书填补了老年照护研究的一块空缺。谈照护的优秀着作已有很多,但深入探讨父母麻烦行为的书籍却付之阙如。探讨人格障碍的书籍也汗牛充栋,但多半从治疗患者出发,至于旁人该如何协助则几乎少有着墨,更遑论直接以老年人口为主题,因为有人格障碍的老年人很少会主动寻求治疗。
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子女,必须了解问题并不在单一方面。你若只聚焦在父母的问题行为上,而忽略了彼此的互动关係,便很难走出困境。本书的功用之一,是让你看到这令人痛苦的亲子关係,可以透过应对心态及沟通模式的调整而获得改善。也希望藉由此书,让为人子女者,能更加理解父母难相处背后的挣扎与痛苦。

热门专题
-
05
06月
6国禁国民到中国移植器官每天150人被活摘器官美高官:共产主
2018年6月20日,来自世界各地6千多名法轮功学员聚集在美国国会西草坪上,呼吁国际社会制止中共对法
-
05
06月
6场 TED 演讲,让你成为更不一样的自己
上一篇我们为大家整理了,六位杰出女人在 TED 演讲上的经典片段(不希望你错过:6 场 TED 演讲
-
05
06月
6场比赛6个故事:詹皇难改剧本
2014-15赛季NBA终于落下帷幕,勇士最终4-2战胜骑士夺冠,而这6场总冠军赛场场经典,每一场戏
-
05
06月
6堂时尚急诊室必修课
6 ways to be yourselfKeep住你的身材才有资格继续往下看,无论几岁,都要轻、瘦
-
05
06月
6大 日本连锁餐厅平食攻略 Gigi 东京生活情报
来日本食好西,有时候可能因为行程问题未必可以餐餐可以坐低歎米之莲,呢个时候大家好多时都会考虑食连锁快
-
05
06月
6大体质正确瘦身术,赶走肥胖因子!
「今年一定要瘦下来!」发下这样豪语的人,接下来就会面临许多难以突破的关卡。怕吃超过一定的卡路里所以充